“两会”之后可能有众多政策密集出台
l 充实社保基金不能只打存量的主意
l 按照官方的估计,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增加了50%.
l 市场避险操作使外管局对外债风险感到担心
l 保险代理改革遇到的市场阻力不小
l 民生银行发H股要是成功,万科也会跟着上
l 对于基金而言,反对发可转债与购买可转债是两回事
l 外资对中国的私人金融业务预期可能太乐观
l 风险投资的投资原则变成了规避风险
l 在衍生产品市场上,外资银行看中的是金融机构客户
l 市场对美元走势的预期可能已经逆转
l 为什么亚洲国家可以承受如此之高的债务?
l 日本银行对企业的信心正在增强
l BIS警告全球股市已出现泡沫.
l 韩国的信用卡危机要动用资产管理公司来解决
l 分析:对国内汇率重估还是要留一手准备
l 鞍钢百亿扩产风险太大
ã 2004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优选信息〗
【政策:“两会”之后可能有众多政策密集出台】
安邦分析师判断,“两会”之后,可能有一批政策出台。因为诸多政策出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委员们各种提案的一个确切答复,这形成了已酝酿成熟的政策出台的契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些政策可能包括:证监会的分类表决制度,分类表决制度讨论已经很多,虽然与国资委力推的全流通方案有所冲突,但是正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认可,估计在有关政策协调、修正之后以某种形式推出;深圳重新发行A股,对于这个政策,已经有很多讨论,技术上也已经准备的较为充分,只等政令了;在交易品种方面,可能最早于今年4月份推出玉米及棉花期货。目前,中国三家期货交易所推出的期货新品种,正等待国务院的最后批准;另外,对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等等规定,都有可能尽快推出,毕竟,随着股票发行量大增,引入新资金已经很紧迫了。(AZWG)
充实社保基金显然是一个战略问题,当前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很急迫,继续拖下去,迟早会拖累财政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充实社保基金,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林毅夫联名递交了“关于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建设”提案。提案提出,为了尽快做大做实社会保障基金储备,除了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外,还可以考虑从其他公共社会资源的使用中获取收入。这份递交给国资委的提案表示,政府应该制定法律、规定,在批租国有土地和拍卖无线通讯波段、牌照等公共资源时,将收入的一定份额划转为社保基金。在安邦分析师看来,上述途径都是通过分解存量的途径来达到充实社保基金的目的,但是,从存量上想办法,困难很多,毕竟这是争利的行为;从增量上想办法,阻力可能更小。从目前看,社保费改税,可能是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从根本上说,充实社保基金,增量才是最为关键的。(AZWG)
身为货币政策委员委员的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去年曾被派到香港调查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可能性。当时调查组在香港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在香港的人民币一年的流量大概在700亿左右,但是存量不过20亿。如果按照这个估计,在香港开办人民币业务之后,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增加了50%。最近,中银香港表示,截至上星期,该行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10亿元,事实上,整个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在3月3日接近了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存款的主体不是来自人民币现钞,而是港币兑换成的人民币。这意味着,这些存款并不是由存量转换而来,而是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增加了50%。如此巨大的幅度,难怪国家外管局局长郭树清日前提醒,应当慎重考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如果采取押注的方式赌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AZWG)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美元与人民币贷款利率差距达2至3个百分点的影响下,内地企业及个人纷纷大量减持外币资产,增加外币负债。这使得中国截至去年底的外债余额大幅增加。据外管局的初步估算,截至去年底,中国外债余额比2002年底增加220多亿美元,上升13%。其中,短期外债即增加了210多亿美元。中国2002年底的外债余额为1685.38亿美元,按此计算,2003年底的外债余额已超过1900亿美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外债规模的首次增长。从企业和个人来说,减持外币资产、增加外币负债的操作是完全理性的,据安邦分析师的了解,国内不少银行和大型企业,都采取了如此操作以避险。但对于外汇监管当局来说,这种情况是很不利的。外管局局长郭树清虽然表示,中国外债与短期外债风险都在“安全线”内,中国有足够的清偿能力来保证外债的支付,外债风险总体上是受到控制的。但他也担心,资金如此大进大出背后隐藏一定风险,一旦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走势发生变化,资金流向就有可能发生逆转。(RHJ)
国内保险业界正在推动保险代理改革,其基本方向是把过去“漂着的”外部保险代理,转成内部正式人员。安邦分析师注意到,新华人寿昆明分公司和重庆分公司已经在这么干了,将于4月成立专业代理人公司,逐渐将外勤人员发展成为公司内勤正式雇员,并鼓励优秀员工积极参股,成为代理人公司的大股东。这里最大的差别是,届时代理人将明确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获得底薪和相关社会保障。不过,这种改革在保险业界看来,是个大动作,也遇到了各个保险公司的较大阻力,因为这将加大保险公司的成本。要知道,仅中国人寿的保险代理人就有160万,如果全部转成正式雇员,光社会保障带来的压力,就十分可观。据安邦分析师了解,各大保险公司对此均有不同看法,认为难度太大,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则在努力推动改革。广州的寿险公司已表示暂不会效仿,一家寿险公司的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认为,这条路在国外已经有人尝试,但不太成功,现在中资公司在中国这样做似乎太急进太冒险了,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会观望但不会尝试!(AHJ)
虽然民生银行发股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民生银行发H股的意义还是不容低估的。可以说,民生银行发股意义重大,在有关消息最初传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为国内银行海外上市打头阵,测试海外市场的反应。民生银行发H股,意义不止于此,在一些企业看来,更是决策的风向标。这对于国内著名房地产公司万科企业就是如此。万科今年资本开支将达到93亿元,万科除多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之外,也有意在香港发行H股。事实上,万科早在数年前已计划发行H股,但迟迟未能成事,这与法规不明确不无关系。万科董事长王石指出,内地法规并没有明文规定是否允许已发行A股及B股的公司发行H股,但一直没有公司这样做,若民生银行今年内成功发行H股,将会成为案例。据他了解,有关当局的态度是支持其他有条件、盈利好的内地上市公司在海外上市,为包括万科在内的内地上市公司创造海外上市的条件。(AZWG)
当招商银行去年公布发行人民币100亿元可转换债券的计划后,持有该银行股票的47家基金和1家证券公司对此表示不满,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经过了坎坷之后,招商银行最近已经如愿,招商银行最终推出了一项新计划--发行65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和35亿元次级债券。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当初反对发行可转债与目前对于购买可转债的积极显然是两码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士称,他所在的公司将全额认购招商银行的可转换债券。该公司也是对招商银行的初步可转换债券发行计划不满的公司之一。他说,此次发行将使该公司从中获利,并使该行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RZWG)
中国的经济发展诞生出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士,但他们的财富数量一直是个谜。以下的例子,可以窥见一斑。据《亚洲银行家》杂志旗下的亚洲研究机构最近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称,目前约有25万名居住在中国大城市的富裕人士,掌握着国内185亿美元的外币流动资产(平均每人拥有74000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中国居民外汇储蓄总额的60%。美林证券发布的2003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也认为中国内地约有21万人拥有平均超过100万美元的资产。美林证券据此认为,中国内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商业银行提供个性化的私人金融服务。不过,安邦分析师认为,就短期而言,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内地私人金融服务市场可能太乐观。要知道,私人金融服务兴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一批富人;二是富人的财富被社会舆论所认可。但恰恰在第二点上,国内的环境还不太好。直到目前,相当多的富人对于财富还小心翼翼,“仇富”在社会上还有市场。这种情况下,私人金融业务可能还不太好做。(AHJ)
虽然参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人基本没变,但是为了适应中国特殊的投资环境,无论是本土还是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其投资方式、投资理念都在发生变化。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商不约而同地把资金投向了传统行业。最近,全球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华平创业投资公司,向一家做皮革加工的民营企业--浙江卡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资2200万美元。国内风险投资公司转身的速度也不慢: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01年就与浙江的企业搭上了线,如今它又瞄上了农业项目。发生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投资方向。为了追求稳妥,专门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天使基金”已越来越少。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基金(SAIF)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晶生说:“用投资经理圈子内的话来说,我们都在‘往后靠’。”而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看来,风险投资不是因为冒风险而赚钱,而是成功规避了风险而赚钱。风险投资界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剩者为王”。(RZWG)
随着国内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国内金融机构服务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也发展起来。目前境内的外资银行担当产品提供者的角色,间接替内地金融机构的企业客户设计合适的对冲工具。一些机构十分看好这个市场的潜力。据《信报》引述摩根大通执行董事及中国和香港地区信贷及利率市场销售主管尹炽昆的话指出,内地金融机构利用衍生产品的历史不短,可用途只局限于为顾客对冲风险,以此作为交易的业务并不普遍,他说:“若它们能开展这项业务,除了扩大盈利来源,更是整个市场的一股新动力。”他表示,宏观经济环境同时影响衍生产品的需求,例如近日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幅较大,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市场预期各国央行将调高利率,企业需要更多衍生产品作对冲。他补充说,近年内地资金渐渐由债市流向股市,外币信贷的需求下降,也可能缓和衍生产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加上内地经济增长快速,去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这也增加了内地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情况与香港相似,投资相连的产品在低息环境下层出不穷。换言之,金融机构对衍生产品的需求随之上升,可见市场潜力庞大。(RZWG)
由于美国双赤字问题在中期时间段内很有可能持续,很多人据此认为,美元将中期走软。实际的市场走势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元最近虽然有所上涨,但是几年下来,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跌幅。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安邦分析师认为,当心市场对美元走势的预期可能已经逆转。这个判断的理由基于这么几点点:首先,美元价格最近已经上升;其次,最新的国际货币市场数据显示,投机帐户大举进驻美元。根据瑞银的数据,截至3月3日,日元的头寸状况已经从上周的净多头头寸变为21100张空头合约,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日圆空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次。瑞士法郎由2月24日时的10000张多头头寸转变为13700张净空头头寸。英镑和澳元的净多头头寸也急剧下降,分别降至25100张和29600张合约。另外,最近十国集团(G10)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举行行长会议。会议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强劲复苏,包括经常帐在内的主要不平衡所构成的潜在威胁也在消退。G10央行行长会议结束后,主持会议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目前商品价格上涨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项明证,而不是未来通货膨胀威胁的一项早期指标。“整体情况无需惊恐,但只须保持警惕则可,”特里谢还暗示,与会行长们并未讨论汇率问题。这些,都是影响预期逆转的因素之一。(AZWG)
亚洲国家的政府债务包袱越来越重。在上次金融危机期间,这些政府承担了巨额公司债务。在亚洲十大经济体中(除日本外),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猛增至60%。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比例都超过了100%,仅香港还有净准备金。与此同时,日本的比例高达引人注目的160%。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或有债务。这些或有债务可能导致这个比重平均还要再增30%。做个比较:1998年俄罗斯丧失清偿能力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1%;最近阿根廷和巴西出现经济崩溃时,比例分别为54%和42%。这会导致另一场危机吗?幸运的是,亚洲拥有一些优势可以抵消其弱点。首先,该地区大多数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为国内投资者所有。换句话说,亚洲是自己借自己的钱。理论上,各国中央银行可以大量印钞,全部买下这些债务。其次,亚洲本国货币的存量非常高。广义货币即M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香港的300%到其他大多数国家的100%,各不相同,但根据全球标准都是极高的水平。这意味着,如果政府债务确实不得不货币化,额外的货币在不引发恶性通胀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被吸收。部分由于货币存量偏高,这些国家的名义和实际利率都非常低,政府因而可以从容地偿还债务利息。最后,该地区的货币汇率大多受到升值的压力,从而使得证券资金涌入,利率走低--投资者在赌博,希望从汇率上赚回收入上的损失。(RZWG)
经济疲软伴随的主要现象之一就是企业的贷款萎缩,日本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不过,日本银行历时4年的贷款下降现象在2月份已经开始出现缓解的迹象。日本银行周一宣布,银行贷款较去年同期下跌4.4%。这是银行贷款连续第38个月下跌,但较1月份的4.6%跌幅微有改善。自从2001年1月开始引入比较数字以来,这个数字每个月都在下跌。一直在为清理80年代经济泡沫爆破遗留下来的庞大坏账而挣扎的日本银行,对于承担新风险借钱给公司企业一直存有戒心。2月份日本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总贷款额为40800亿美元,但如果不计算信用合作社和排除证券化等因素的话,贷款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7%,是2001年6月以来最小的跌幅。分析员普遍认为,经济好转是银行贷款改善的原因,或者说,贷款的增加促使了经济的复苏。(RCW)
【形势要点:BIS警告全球股市已出现泡沫】
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已现,但国际结算银行(BIS)最近发表季度全球经济报告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升势过度。该报告称,股价升势已领先于公司盈利增长约一年之多,使部分股价升越历来平均水平,尽管全球经济前景及企业财政的改善,使股票、企业及国债价格出现升幅是合理的,但去年的庞大升幅,却显示当中存在重大风险。有分析人士认为,BIS的警告并非无的放矢,特别是投资者现在对曾导致金融市场大泻的2002年美国企业丑闻问题,已经不太敏感。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原因之一是,欧美日等地区的低息环境,造就了大量廉价资金追逐高风险资产,一旦这些地区利率开始上升,将为金融市场带来调整。(BHJ)
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持续已久,其不良贷款每日都在增加,据统计,每10个信用卡签账的成年人中,便有1位无法偿还债务,据韩国银行协会的资料显示,韩国信用卡客户的拖账人数,于今年1月底已猛增到创纪录的377万名,这已经严重窒阻韩国经济发展。韩国财政部长李宪宰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