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章对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负作用
l 业务滑坡逼着新华人寿提速上市
l 中国银行开始对部分行业信贷进行“严控”
l 为什么央行没有选择加息
l “一级半”市场可能不会被一棍子打死
l 对于券商保证金存管,证监会给了空间
l 央行担心养老保障的缺口要央行“埋单”
l 保险公司不得不吞下过快扩张的恶果
l 央行认为贷款结构进一步转好
l 银监会检查银行信贷的后招值得注意
l 基金公司对货币市场基金是“哑巴吃黄连”
l 四大银行暂停杭州萧山房贷的动作值得关注
l 央行银根紧缩导致台商内地联贷资金吃紧
l 新元可能带动亚洲货币的普遍升值?
l 有研究称,2004年合规资金入市总规模将达2800亿
l 东方航空将因上海的航空枢纽地位而受损
l 日本投资者钟情中国的公路股
l 分析:央行的货币政策在小心地维持平衡
l 风险研究:中国东、南部今年夏天的电力供应存在风险
ã 2004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优选信息〗
央行决定从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于央行此举,各界议论纷纷。《人民日报》今天(14日)发表了“怎样看待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文章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表明货币政策转向从紧。我们实施的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只是对政策的力度和重点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而已。这是因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既要支持经济增长,又要防范金融风险这两大内涵,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完全符合这一要求。文章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使其保持适度增长,并不是紧缩货币信贷;只是去除“虚火”,并不会伤及“元气”,这么做,能真正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日报》的文章,显然是为了安抚市场,但安邦分析师认为,这篇文章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信号,反而起到了负作用。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央行目前的紧缩政策实际上是较温和的,但中央对投资过热的担心是真实的。这时候,就应该对市场发现明确信号,给出明确的紧缩预期。但《人民日报》文章这样左解释、右解释,反而成了“和稀泥”,模糊了央行发出的信号。这要么是《人民日报》真有不同看法,要么是策略上的失误。(AHJ)
新华人寿内部人士透露,新华人寿将IPO的时间提前到今年5月份,上市地点选定在上海的A股市场,融资额为40亿元人民币。这一说法几乎将新华人寿的上市时间提前了大半年--去年6月,新华人寿向证监会上报了融资计划,获准于今年年底之前登陆上海A股市场。目前,新华人寿已选定海通证券为上市主承销商,担任上市审计的则是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据国内《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这与新华人寿的近期业绩不无关系。知情人士说,新华人寿今年第一季度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业绩滑坡,“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苗头,如果新华人寿久拖上市步伐,能否卖个好价钱将充满变数。”据了解,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新华人寿经营状况遭受严峻考验,占据公司业务总量超过30%的北京分公司业绩大幅滑坡。一季度北京分公司银行保险和个人寿险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十几,而利润最丰厚的个人寿险更低至8%左右,按公司计划一季度需要完成全年业务量的25%,这与过去每年业务量翻番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另一个业务重镇上海,新华人寿也遭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烈狙击。实际上,业务滑坡的并非新华人寿一家。据业内人士估计,北京地区保费收入大概萎缩了10%。(LZWG)
在央行第三度推出紧缩政策后,中国银行今天(14日)决定,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部分行业信贷过快增长。据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披露,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中国银行将把项目资本金比率要求提高到45%,进一步收紧对这些行业贷款项目的审批;对于土地储备、汽车行业,中国银行将严格防范新建项目的合规性风险,所有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环保、技术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必须逐笔落实抵押、担保条件;针对不同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中国银行将实行贷款总量控制,确定房地产贷款在全部贷款中所占比重和在新增贷款中所占比重。此外,中国银行将把电解铝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上收至总行,将对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总行,短期授信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一级分行。虽然中行的这些措施有“表态”的成份,但也显示出在紧缩政策之下,对信贷增长已采取实质性收缩。(LHJ)
为遏制投资增长防通胀,央行自去年来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却一直没有动用货币政策的另一利器--加息。央行为何迟迟不加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认为,央行之所以没有选择加息有其难处。随着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我国的利率走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利率水平与美元利率水平的差,成为影响人民币利率决定和国内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1997年以来,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同步运行,美元利率对人民币利率政策有非常强的影响,加息将刺激投机资本,潜在的套利压力约束了人民币利率水平的调整范围。李扬分析说,我国利率水平的决定及利率政策的传导取决于三类因素:一是官方利率,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利率,从而相应决定了银行可以从存贷款业务中获得的利益;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同中央银行交易时获得资金的成本和便利性;决定了那些可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资金供应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成本。二是由资金供应决定的市场利率,这是衡量资金供求状况的标尺之一,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率的水平及其变动。这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上,这两个市场利率的走势与官方利率走势并不完全相同。三是我国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差,以及与此关联的汇率政策的动态。(RZWG)
最近,有关部门对国内“一级半”市场酝酿整顿。进一步的消息显示,针对最近有一些投资咨询、投资管理公司和产权经纪公司等在上海向市民推销异地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情况,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称,希望市民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两部门提醒市民,依据证券法和公司法,股票转让必须在合法的场所进行。不具备证券经营资格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向投资者推销非上市公司股票是非法行为。有关方面称,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情况,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推销者基本上都是无证券经营资格的投资咨询公司或产权经纪公司,其中部分公司超越了依法核定的经营范围,属于违法经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的定性,显示在未来的工作可能“重”在规范。有报道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将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依法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涉及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则由上海市公安局负责查处。现在看来,关于“部分公司”违法经营的定性,可能意味着不会把这个市场一下子取缔。(AZWG)
保证金存管问题,关系到券商的切身利益,本来市场预期这可能受到券商的抵制,但现在国内券商采取了一个十分明智的态度,积极提出有关方案,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在证监会方面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只管原则性,不管操作模式。据了解,目前监管层对保证金存管只提出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要求,只要经监管层批准,各家券商可按不同的模式进行操作。据透露,曾被重点讨论的保证金存管方案包括:登记结算公司保证金存管模式、接近建立一个保证金银行的存管模式、类似目前“银证通”的银行存管模式,此外还有由京沪深三地大券商提出的多种券商保证金存管模式。在这种基调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京沪深三地多家大券商已向监管层提交了保证金存管方案,近期又有许多中型券商明确表态愿意进行保证金存管试点。据透露,目前券商提交的保证金存管模式各异。比如有券商提出了最简单的方案,即每天交易结束将营业部的保证金划回总部,第二天再划回营业部;还有券商提出一种让监管层可时时监督保证金运作的方案,即给保证金加个“玻璃罩”以供随时查询;还有券商提出了依托现有银证转账系统的保证金存管模式。据称,许多中型券商也正与银行进行保证金存管的合作谈判,将有越来越多的保证金存管方案提交到监管层。其实,证监会的态度也与券商的现状相关,券商巨大的不良资产以及挪用客户资金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RZWG)
央行的职能主要是“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很显然,如果货币供应控制不住,这些目标显然难以达到。目前我国的财政隐性负债很大,一旦财政不堪重负,则压力都转向央行,央行可能不得不为此透支,最终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副行长李若谷说,央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心,一点也不亚于对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关心。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他说,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看,货币政策传导基本顺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说,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买断工龄、下岗等,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支出急剧增加。而由于绩差企业无力缴纳养老金以及一些企业逃费等,养老保障的缺口日益增大,一些地方出现拖欠退休金现象。这些问题对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养老保障的缺口,可能会导致向中央银行持续性的变相透支;二是由于退休金和医保拖欠,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LZWG)
中国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内二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参股组建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现在大众公司2001、2002连续两年的盈利业绩可能将因为2003年的“失望业绩”而成为“无用功”。据称,该公司“严重亏损已经是毫无疑问”。按照有关规定,大众公司上市将至少2年内无望。亏损的背后是该公司过快扩张。大众公司在近两年完成了青岛、福州、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7家分公司的设置,各分公司又相继开设了30多家例如嘉兴、南通、温州、徐州等在内的中子公司,中子公司为了扩大战线又一鼓作气在所辖区县延伸建设了70多家县子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到2003年下半年,大众保险以长江三角洲为主根据地,南上北下,已设置了100多家分支公司和代理机构。”事实上,财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般都需要两年左右才能盈利。业内人士称,“这种扩张速度和规模不仅猛烈,而且有点失去理智。”“公司的人力成本在2003年首次突破了总成本的48%,这在业内是非常高的!人员薪酬奖金福利成本只是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分公司、中子公司和县子公司等数十家分支机构的设置是需要真金白银的,这个巨大成本支出也非得公司直接投入不可!”事实上,媒体报道显示,迅猛扩张导致的管理失控,也使得该公司的高层甚为苦恼。公司高层认为,2003年是该“公司成立1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管理失控!”(LZWG)
我国的贷款结构有一些问题,除了从数据上看,大量资金进入热门行业之外,实际上,很多贷款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比如有大量的农业贷款被认为投入了基础建设、房地产等行业。不过,央行认为,目前的贷款结构进一步转好。人民银行的报告说,三月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一季度贷款累计增加9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96亿元。从人民币贷款增加的投向看,农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较多,贷款结构进一步转好。另外,央行的报告还指出,首季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保持较高增长,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直至三月底达到439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2%。(LZWG)
国内多家媒体报道,银监会决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和各银监局检查的基础上,由银监会组成5个检查组,对广东、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江西、江苏七省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钢铁等行业贷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银监会表示,各检查组于日前已分赴有关省开展现场检查。据了解,本次抽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上述七省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主要检查有关金融机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贷款情况;加强和改进内控机制,控制不良贷款的情况和措施。在国务院会议及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后,银监会对信贷的重点检查,实际上是为中央下一步决策进行的深入摸底行动。因此,对于银监会的调查结果,以及调查之后的后招,值得业界高度关注。(RHJ)
货币市场基金前段时间曾经火爆一时,谁也不曾想,扣除CPI增长率之后,收益率降为负数。最重要的是,“微薄”的管理费收入同样令基金公司难以启齿。当初三家公司博时、华安、招商联合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时,确定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收费标准是总计0.68%,其中营销费0.15%,托管费0.1%,这样管理费只有0.33%。但基金公司甚至拿不到名义上的0.33%。“销售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直接流失了短期存款客户,对短期存款构成直接冲击,只是迫于同业的压力才和基金公司合作,银行自身并不情愿。”中国银行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费和银行一定比例分成是默认的行规,0.33%的管理费通常会由基金公司和银行平分。410亿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提取的管理费最后真正落入囊中的6500万左右。而发行一个基金产品,在营销的广告费用、差旅费等方面的投入没有几百万下不来,这还不包括事后的奖励费用等,日常维持货币市场基金的运营成本,某基金人士介绍,即使没有管理费“分成”,每只货币基金的规模也要达到100亿,才能实现赢利。遑论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发行规模达到100亿,即使达到这个数字,按照现今的暗箱操作,只能是发得越多,亏得越多。(RCW)
在央行紧缩政策连续出台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信贷上的变化引人注目。安邦分析师注意到,近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杭州市萧山的分支机构,暂停了对该地区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同,银行暂时停办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是消费者持自有住房房产证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可以得到房子总价60%到70%的贷款。四大行的一致行动,与今年萧山的房价上涨有关。据悉,今年前3个月,萧山区许多新楼盘每平方米价格上涨了1000-2000元,达到6000-7000元。显然,在高房价下,四大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有了新的看法。目前对于其中的内幕,还没有进一步的信息。但四大行如此一致的行动,是否意味着市场风险太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RHJ)
央行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再度宣布调升存款准备金率,此举已经造成台商在内地联贷美元资金吃紧。联贷利率上升,中资银行缩手,外商银行随接联贷意愿降低。据悉,台商联贷的指标案--台塑宁波2.85亿美元联贷案加码利率已从谷底回升,调升到52.5个基点,若银行第四年持续贷款给台塑,加码利率约是65个基点。外资银行联贷主管指出,台商在内地联贷的加码利率已上升,中资银行过去一、两年来为抢下台商质优企业的联贷案,尤其是台塑集团在内地联贷案,加码利率从60到70个基点,一路砍杀到仅有50点,如今加码利率已窜高。中银香港、建行、农行、工行或浦发行等中资银行,过去都积极参与台塑内地联贷案,争取担任共同主办行,宁波2.85亿美元第二期的联贷案则不见中资银行的“踪迹”。据悉,台塑这次联贷案是由花旗集团先取得主办权,目前共有8家外资银行吃下约80%的联贷金额,仅剩20%的金额将在近日邀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参贷。(BGP)
新加坡本周一出人意料地宣布改变货币政策,容许新元适度及逐渐升值。第二天,新加坡元兑美元汇价升至四年来高位,带动亚洲其他货币汇价上扬。新元一度升至1.6612兑1美元,是2000年1月以来最高位,但稍后因市场担心新加坡货币管理局会干预汇市以阻止新元汇价急升,回落至1.666兑1美元。不过,分析认为,投资者还是会继续吸购新元,试探货币管理局不对外公布的汇率波幅上限。事实上,新元的升值已对亚洲的货币形成了较大的震动,并可能带来连锁反应。美银新加坡分行策略分析员弗林特说,韩国及印度当局都尚未改变货币政策,但已容许其本国货币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