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政策是否转向?
美国政府对台湾推动公投的警告进一步升级,一系列举动不仅让陈水扁十分尴尬,尽力“灭火”,同时也让人们对美国台海政策的走向产生了新的揣测。但是,这是否能证明,美国对台政策正在转向呢?分析员认为……
美警告升级促台勿公投
美国政府对台湾推动“公投”的警告进一步升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雷克和在台协会主席夏馨同时警告台湾,“不要采取任何导致两岸紧张的行动”,“慎重考虑公投的必要性、大陆的反应和可能引发的变数”。台湾“行政院长”游锡堃25日宣布,研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不经“立法”就举办“公投”。雷克重申,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曾表示不会就统独问题推动改变现状的公民投票,“美国感谢陈总统的宣示,也严肃看待这项宣示”。这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第三次提及陈水扁就职时的宣示。
从美国总统布什月初公开表示不支持“台独”,并将其与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共同看作中美关系的基础,到最近美国官方通过多个渠道向台湾表示对公投问题的关注,这一系列举动不仅让陈水扁十分尴尬,尽力“灭火”,同时也让人们对美国台海政策的走向产生了新的揣测。
客观讲,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很有针对性。最近的事态同样没有例外。从利用SARS问题加紧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到在护照问题上大做文章,又到最近公投问题在岛内鼓声一声紧过一声,在这个本不稳定的春天,陈水扁的“台独”梯队显然想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这不仅让大陆忧心,也让美国担心。
美国想以台制华不假,但美国要利用台湾就必须能操控台湾。美国固然会在一些问题上姑息甚至暗中纵容台湾,但同样有一些界限不容台湾跨越。一旦台湾跨越了这些界限,就可能使美国失去操控两岸政策的主动权。这些界限细化起来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不容台湾破坏两岸关系的现状。
台湾独立大陆动武,怎么办?
大家知道,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核心就是一个“拖”字,就是维持目前这种不统不独、不战又难合的现状。因为这种现状最容易被美国利用,美国最容易从中牟利。如果两岸统一了,美国就失去了制华的有力筹码。如果台湾在独立道路上走得太远,大陆难免会有武力的回应。
那时,美国的台海政策就会陷入矛盾、尴尬甚至难以抉择的境地。台湾要独立、大陆要动武,美国怎么办?这是许多美国战略家曾经思考过的问题,方案似乎给出了许多,但真正的答案还没有。美国不介入,台湾显然在军事上不是大陆的对手,美国若介入,代价可能太大,而作用却可能很有限。
所以,有些美国学者主张长期对两岸奉行模糊战略。利用模糊战略制造模糊区域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不使两岸关系出现让美国难以抉择的局面。而构成模糊战略的核心原则就是不仅反对大陆对台动武,同样反对台湾改变台海现状的一切举动。
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奉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政策。50多年来,美国换了多少任总统,但直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台海政策依然如故。前一阵子,美国表示了对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但旋踵之间,布什在与胡锦涛会面时,把不支持“台独”说得很响。公投问题最近被台湾炒得很热,自然引起美国关注。
防范台湾政客食言自肥
从6月初以来,美国已经通过台湾在美国的机构和美国在台湾的机构等多个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向陈水扁表达了关注之意,就是不希望陈水扁跨越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的雷区。
谁都知道台湾的许多政客是食言而肥的专家。有李登辉这个前车之鉴,美国自然对陈水扁不放心,自然会经常敲打,未雨绸缪。
针对美国最近在台湾问题上敲打和倾向大陆的表态,可能有人会得出美国的台海政策转向的结论,甚至认为美国即将改变对台政策框架。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和表象化。
美国对陈水扁敲打的出发点是不让其改变两岸关系现状,更进一步讲,是要保住手中这张制华的牌,不让它失效。美国台海政策的立足点之一是制华,无论模糊战略还是阶段性的倾向政策,都有为方便其遏制中国的考虑。
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幅度调整。为了百年的反恐大业,美国有求于中国的地方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是牛仔风格的布什,在上台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也逐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与台湾问题的敏感性。
因此,在合作已成美国对华政策主轴的今天,陈水扁在“台独”问题上想越走越远,自然会招来美国的敲打。但在合作的同时,美国对中国大陆的防范心态一直存在,遏制战略一直也在推行。
对于台湾这张推行制华战略中相当有用的牌,美国怎么会放弃呢?不放弃,就必须要能操控,就必须要对其越轨的想法进行敲打。所以,从美国对华政策合作加遏制的两个角度考虑,美国对台湾公投问题的反应都是自然的,不能说明美国台海政策转向甚至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