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有望成为世界投资博览会
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由中国商务部主导,是全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展览会。而今年投洽会的成功,已引起全世界行家注意。业内人士认为,再经过若干年努力,把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改造成为世界投资博览会,为时应该不远了……
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由中国商务部主导,是全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展览会。不少人向来怀疑其公布合同金额的真实性,但经过本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期间的亲身考察后,其实效性还是可以肯定的,尤其是通过投洽会,可以把握中国政府的投资政策和了解中国投资市场。
投洽会把展览、洽谈及会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与会者各取所需。
依往年惯例,全国各省市及外国政府以组团方式参展,然而今年增加金融及投资服务专业展区,香港二十多家中介机构首次参加,受到各展团及商务部的高度重视。在洽谈方面,除在展会中进行之外,特别开辟“对接区”;数百家投资商在多功能厅“摆档”会客,活跃非常;至于会议,四天中举行40多场论坛及研讨会,而且不乏重量级人物参与,副总理吴仪的谈话、国际投资论坛中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资本论坛、产权交易论坛、以及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参加的研讨会,其质量与有效性,均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换句话说,投洽会在调度投资界各方力量所下的工夫是值得的。
外商投资形态三大转变
在国际投资论坛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发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此报告决定每年9月8日在投洽会发表)。2002年外商在华投资共3万2989家,其中制造业占2万4930家,贸易服务业8059家;投资的地区大部分仍然集中在沿海一带。报告预计,外商投资中国今后仍然会有一定增幅,但是在投资形态方面,估计将有以下变化: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已由生产加工型,转向研发生产型;
●中国过去很少有跨国的并购,原因是国家不鼓励这种活动。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指出,随着国家有关法规相继出台,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活动将受到鼓励,其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其中包括到境外上市、境外设厂和境外设立或收购销售渠道。
到2003年,中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非金融企业7222家,其中投资金融业的仍然较少,涉及的金额仅100亿美元左右;今后将鼓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道。
全世界也已看准这个时机,英国、瑞典、加拿大、法国、德国,以及加勒比海地区诸国,都纷纷在投洽会设置展位,推广他们的投资环境,吸纳中国企业到该国投资;此外,包括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在内的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数十家中介机构,也活跃在投洽会会场,甚为注目。
可改造成世界投资博览会
投洽会的成功,已引起全世界行家注意,本届联合国贸发会议及国际投资促进机构作为协办机构参与工作,为投洽会注入新的元素。
9月8日联合国贸发会议首次在中国发表《世界投资报告》,分析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近数年急剧下降的原因(2002年全球FDI仅6510亿美元,是1998年以来的新低),同时预计2004年将逐渐回升;并提醒中国,虽然近数年流入中国的FDI仍然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未来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调整外资政策后的亚洲国家的挑战。
联合国贸发会议决定,每年的世界投资报告将在厦门投洽会发表,说明国际间对投洽会的重视与期望。业内人士认为,再经过若干年努力,把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改造成为世界投资博览会,为时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