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仍将依赖于制度变迁
袁易明
20年深圳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新的发展奇迹。其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当年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的日本,也超过了昔日亚洲“四小龙”在黄金时期的增长速度。
深圳的辉煌还体现在另外的方面:就经济而言,不仅具有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经济规模,更有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和较强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和经济建设的奇迹更有社会质量的快速改进和较高的城市化及其管理水平。深圳作为突破传统计划体制的前沿阵地,在20年的不断探索,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曲折之后,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自传统的计划体制到初步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活力。深圳辉煌的背后是经济体制变革的辉煌,辉煌的创造源于体制变革。
经济体制的变革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实现途径。在旧体制的经济体内,通过对自身的改革创生全新的新体制十分困难,因为这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对新体制的胸怀,况且,来自于体系内部传统体制坚持者的强大的阻力和压力,随时可以将改革力量控制在“摇篮里”。开放,迎来外面世界清闲的空气,在对比中给更多人以改革的紧迫感,冲击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不知市场经济为何物的传统经济社会能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成果、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开放带来的资金使经济发展有了物质基础。因此,深圳经济特区的“四个窗口作用 ”显然有力地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的实施使经济体制变革成为可能,经济体制变革创造了深圳经济发展的辉煌。
站在21世纪的门坎上,深圳的发展面临与20年前完全不同的境遇: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对于国际经济的全面融入,使得经济、文化、生活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正在迅速增大,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生产力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正在出现,以“一流国际性城市”为目标的深圳,必须在国际背景中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深圳辉煌的再造将产生于深圳对内对外的开放过程。从现在来看,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有赖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为我们已经建立起的仅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政体的构造及其运作机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途径与方式,人力资源、资本要素等的市场配置机制、外贸体制、公有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程度等众多方面都与完善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相当大的差距。差距表征着潜力,只有当这些差距逐渐缩小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与国际经济对接与融合,也才有可能产生新的奇迹。因此,深圳辉煌的再造仍依赖于体制改革向深度推进。
(作者系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博士、副教授)